今天是:
随着本市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的陆续公布,集团多家沪内企业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序、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进程。各企业员工积极响应号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义无反顾奔赴各自的岗位,全力以赴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间赛跑,用速度争先,向目标看齐,这些不畏艰险、直面疫情,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上药人的身影真的很美……
身兼数职的返岗第一人
4月23日,上药中华陆续通知员工返岗工作,由于公司班车司机仍在封控中,拥有A2驾照的安保部环保专员王胤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了接同事们返岗的任务。第二天清晨5点开始,王胤就开着班车跑遍了全市多个区域,顺利把首批及第二批返岗的100余名同事全部接到公司。
他是环保专员,复工期间又兼任了安保干事,为确保安全生产,每天他都坚持对临时宿舍区、污水监测设备、雨水排放口等进行巡查和检视。他还是生活保障员,驻厂职工的生活与防疫物资都由他来张罗发放。由于首批驻厂储运部员工只有2人,复工后进货出货比较多,人手严重不足,此时的他又化身装卸工,做好每批货物的装卸与消杀。
王胤每天都要从早上5点工作到晚上11点,虽然大大的身躯在防护服内早已汗流浃背,但这丝毫不减他的热情,他说:疫情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是战士,作为一名党员、退伍军人,就要不怕困难,哪里需要哪里上!
我能做的有很多
张麒是信谊总厂新气雾剂车间第一批复工复产的驻厂员工之一。4月17日,在接到公司复工的通知后,他立刻收拾好了行李,进厂投入了工作。
因疫情期间复工人员受限,信谊总厂安排各部门驻厂人员每天支援新气雾剂车间产品的外包装工序。由于支援人员来自公司各部门,大部分人对气雾剂车间的包装工序不是很了解,作为车间工艺员, 张麒主动承担起了“现场培训”的任务。他对来支援包装的每位同事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培训、指导及考核,同时还要协调好包装现场,确保每天计划任务内的药品均能保质保量入库。在驻厂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迄今为止,新气雾剂车间已完成7个批次的包装生产并全力配合好药品的放行工作,有序平稳推动总厂的生产保供。
“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听说,张麒最近又学会了ERP系统的各项操作,等着一展身手
零差错的典范
随着疫情发展,上药雷允上杏灵药业荆银颗粒紧急复产突然加速!接到复工消息的生产计划科盛建英赶紧整理好换洗衣物,“逆向”而行连夜赶到公司华青路生产基地。
这次复工,生产计划科仓储只安排了盛建英一人值守。她顶着压力,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了这段时间内荆银颗粒、银杏酮酯制剂产品电子监管码从申请、核销等工作,在封闭生产期间继续保持着自己多年来的光荣业绩——零差错!
银杏酮酯的销售及发货也不能停!她及时与客户沟通,联系货运公司,做好销售供货合同、开票、发货及售后服务等各项工作。驻厂期间她腰间盘突出再次发作,接过公司同事给的止痛药,稍微缓缓后又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哪里需要去哪里,每一项工作也总是有条不紊让人感受到放心,这就是同事眼中棒棒的盛建英!
日均三万贴药剂的背后
3月疫情爆发以来,为确保各项煎配工作正常进行,保障市场供应,上药华宇物流管理部经理吴悦瑛、助理经理李晓亮带领员工一直坚守在关港和老沪闵路仓库的生产一线。
此次,上药华宇还承接了市重大抗疫项目的代煎业务和部分社区的防疫方任务。为了尽最大可能合理安排好闭环管理人员的工作,按时完成所有代煎业务量,吴悦英重新梳理流程,只要哪里有需要,她都会及时顶上。关港仓库的开单室员工因疫情封控在家,饮片无法开单,吴悦瑛一边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向开单员请教要货单和发票的开具方式,一边她安排在库人员同步出货、贴标,确保第二天医院的要货能保质保量准时送达。随着防疫抗疫药剂逐步增多,原留厂的人员来不及打包,李晓亮在安排好生产任务后,主动投入到打包环节,为了保证能够按时将汤剂送出,他和同事们工作了一个通宵……
3月14日起,上药华宇一直保持着方剂日均超3万贴的产量,及时准确地完成生产任务的背后离不开无数个吴悦瑛、李晓亮们的共同努力。
以厂为家显担当
疫情以来,上药第一生化质量控制科朱敏莹已经坚守岗位50多天了,他的任务就是保障公司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序进行。
面对疫情初期人手紧缺的困境,朱敏莹当时就选择做了一名“逆行者”,回到公司一头扎进了工作。具有一岗多能技术水平的他在这个阶段挑起整个质量控制科的工作。从检验到仪器故障处理,从样品接收登记到原始记录受控管理,从器具清洗到环境卫生,在封闭管理的工作条件下,他以质量工作者心中滴水不漏的高标准完成每一项工作。在收到复工复产的通知后,他又迅速动员和组织起一支12人的队伍承担起各项检验任务。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周,就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16批成品制剂、6批原料的报告,确保了多个重点品种的供货和生产。
助推复工的先行者
新亚制药厂党组织负责人、副总经理王莹目前的任务就是一边积极配合厂部召回人员进厂,一边安排已进厂的机修人员配合复工车间做好复产前设备的确认、验证和试运行工作。
其实早在3月27日王莹就已进厂带领35名员工投身抗疫驻守第一线。在驻厂的这段日子里,王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得保证锅炉、冷冻和配电的正常供应,维持好两个车间流水线的无菌状态和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疫情好转,员工到岗,就能在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在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无“外力”支持时,王莹凭着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和经验,组织维修了QC恒温恒湿房挂壁空调制冷剂的补充,排除了一台热泵型冷水机组电气故障,解决了冻干水处理设备气动控制失灵故障,抢修了夹层内多出蒸汽管道泄漏。
如今,陆续有更多的员工开始复工了,他又开始忙碌在组织各类疫情应急演习,优化安全管理等各项复工复产事务中……
只要有需要,她始终都在
四月以来,华氏一德仁德店经理沙珠芳和3名店员就一直驻守在门店,为市民提供药品保供服务。
沙珠芳所在门店业务种类多,服务民众广,周边居民遇到购药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直为他们服务的沙经理。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居民的用药需求量激增,店里日均提供的O2O药品订单量可达400余单,而她的手机和店里的座机始终处于此起彼伏的状态……除了要满足市民的购药需求外,这段时间门店还承接了为志愿者、保供厂区代配药业务及为互联网医院药品配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面对业务量大增,人手不足,沙珠芳和同事们只能用延长工作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来克服,她们每天吃着方便面、自嗨锅,睡着行军床,重复着备货、配药、送药的流程……但繁重的工作没有降低沙珠芳的服务热情,只要有需要,她始终都在。
驻场期间的万能“王”
王嘉维的本职岗位是上药中西外冈基地的一名企划专员,但在疫情期间,他摇身一变成了物资保障的“配送员”,热心服务的“勤务员”和“战”地值守的“宣传员”,出现在各个需要他的地方。
疫情初期,作为公司生活物资保障的“勤务员”,睡袋、帐篷、洗漱用品、换洗衣服等物资由他统筹并网罗;在疫情攻坚期,他奔波在星火和外冈两个基地间进行物资转运;驻厂员工有特需急需用药需求,第一时间赶至最近卫生医院帮忙配药的就是他。当然,他也没忘记自己“宣传员”的本职工作任务。爱好摄影的他,总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许多发生在同事们身上闪光的、感人的故事,为大家传播着正能量。
在这场守“沪”战“疫”中,他一直冲在抗疫队伍的最前列。他坚信,今天的坚守,是为了更好的明天,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定能战“疫”成功!
防疫不放松 生产不停歇
上药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