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0年的春节前夕,我既期盼着欢乐祥和的合家欢聚,又焦急地关注着武汉疫情防控的变化。与每一个门诊药房组长一样,我认真梳理了门诊药房流程、明确了药学岗位分工和职责、特别备足了门诊药房的药品,以确保春节过后,因暖冬而可能引发的春季流感高峰时药品需求的骤增。
作为门诊药房负责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成员,我曾多次参加过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此时此刻,我急切了解着武汉疫情的发展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我想,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于是我密切关注着华山医院派遣医疗队的情况:
1月21日第一支医疗队,没有药师;
1月24日(大年夜)第二支医疗队,没有药师;
1月26日第三支医疗队,没有药师;
1月27日接到医院通知,取消休假;
2月 2日第四支医疗队,没有药师;
2月3日第五支医疗队(待命),仍然没有药师!
同日,医院传达《关于做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派出准备工作的通知》,直到晚上十点消息传来,确定医疗队中配备有药师!
我热血沸腾,又沉着冷静。当即电话联系药剂科党支部书记表达了“我是党员,我熟悉药品,我上”的决心;之后又立即给药剂科主任发出“我报名参加”的短信并讲述了三点理由,一是年龄大,做事比较稳重可靠;二是家里支持,无任何后顾之忧;三是常年跑马拉松,身体素质稳定,希望领导能支持我的选择。在焦急的等待中,23时我终于接到了主任通知:“经过科室推荐,院领导遴选,你入选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请与家人沟通好,准备在24小时内出发,药剂科主要负责人全力配合你做好备用药品的配置。”
我十分激动,这个决定在意料之中,但时间要求又意料之外。我即刻拿出熟悉的行李箱,爱人在一旁默默地帮助收拾打包,没有一句话。他知道我的性格,这事总有人做,而且我也一定会去做。长大成人的儿子,第一次哽咽着对我说“妈妈保重,我们等你回来!”。80多岁的父母也是癌症患者,他们对我说“是党员就要向前冲!加油!我们会管好自己的,放心!”。当夜无眠。医院各级领导信任我,家人鼓励我,我就是个最幸福的人!
2月4日早晨,我顺利交接门诊药房工作,全身投入到救援队的备用药品准备。药剂科“AA特殊时期药品应急供应群”,让我参与了每一批医疗队的备用药品配备。药剂科“药品应急供应小组”30分钟完成备用药品目录制订和修改, 30分钟完成“应急医学救援队药品应用和管理规定”,60分钟完成药品的调配,120分钟完成46人应急医学救援队的备用药品配置,这类似于“火神山医院的速度”,再一次震撼了有32年药学工作阅历的我,也真切体现了药剂科在应对国家紧急救援时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水平和执行力。而此时,“必须尽全力保障前线用药,把最好的药品都送过去。记住:你身后是整个药剂科”,“有什么事多讨论,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安全回来”,主任们的殷殷嘱咐,让我们倍感亲切与温暖!
整个上午,医院全程对救援队队员进行强化培训和模拟测试,确保每个队员对疾病救治、防疫规定、物资配备,以及组织原则和管理条例了然于胸。下午1时30分,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携领导班子、医学院和华山医院的领导,一起为救援队壮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救死扶伤,华山担当;护佑生命,大爱无疆;不负重托,全力以赴;召之能战,战之能胜!”,已牢牢地刻在每个队员的心里。
下午2时,大巴车满载46名队员缓缓离开医院,依依惜别,挥手送别。
一个多小时以后,开往湖北武汉的特别列车开动。这一去,一路前行,不问归程……
晚上8时25分,列车准时到达武汉,武汉火车站只有逆行而来的全国各地医务人员。我看得到,武汉城道路两边的大楼依旧灯火点点;我体会到,那点点灯火是至今驻守在武汉的人们的坚定眼光。武汉大哥,上海的兄弟来了,我们和您一起战斗!
春天会来,樱花会开。
武汉加油!上海加油!中国加油!
华山医院主管药师、执业药师 徐 瑾
2020年2月5日于武汉